CRP和hs-CRP和全程CRP检测的是同一种蛋白吗?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聊一聊这个大家熟悉却又琢磨不透的CRP。首先,CRP、hs-CRP和全程CRP 所检测的都是同一种物质——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它是一种由肝脏合成的,能与肺炎链球菌荚膜C-多糖物质起反应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APRP)。CRP 是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之一,也是最常用的评估感染的指标之一,其通过细胞因子介导而由肝脏合成产生,可与配体(细胞或细菌等的磷酰胆碱)结合,激活补体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将带有配体的病原体或病理性细胞清除,以维持机体稳态。通常情况下,CRP 在感染发生后 6 ~ 8 h 开始升高,24 ~ 48 h 达到高峰,比正常值高几百倍;同时,CRP 的升高幅度与感染的程度呈正相关。正是由于这种相关性的存在,临床医生在对细菌感染作抗生素治疗时,通常会监测 CRP 的动态变化,相比较其他临床体征而言,CRP 能够更早作出并发症警报和治疗效果的判定。不过,病毒感染时,CRP 通常不增高(除了一些严重侵袭导致组织损伤的病毒如腺病毒、疱疹病毒等),因此,CRP 亦可作为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的鉴别诊断指标。随着科学家们对CRP越来越深入的研究,他们发现CRP除了在急性感染中能够应用,其临床意义远不止这些。 急性炎症反应时,CRP每天合成1g,在感染发生后6-8h开始升高,于24-48h达高峰,比正常值高几百倍甚至上千倍,升高幅度与感染程度呈正相关,在疾病治愈后,其含量在1周内可恢复正常。病毒感染时,CRP常不增高(除一些严重侵袭导致组织损伤的病毒,如腺病毒、疱疹病毒)。不同浓度水平的CRP可反应炎症的严重程度。CRP含量在10-50 mg/L时,一般提示轻度炎症,包括:局部细菌感染(如支气管炎、扁桃体炎、膀胱炎)、手术及意外创伤、深静脉血栓、心肌梗死、非活动性结缔组织病、恶性肿瘤和大多数病毒感染;CRP含量在50-100 mg/L时,提示存在较严重的疾病,必要时需静脉注射抗生素治疗;CRP含量>100 mg/L时,应高度警惕严重的疾病并常伴有细菌感染存在。结缔组织病为多系统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关节炎等多种疾病。有研究表明,在SLE、系统性硬化病、皮肌炎等某些结缔组织病中,血清CRP水平仅轻度升高或反而不高。值得一提的是,在SLE疾病活动及感染时CRP均可升高,但升高的水平有所不同。感染时CRP升高往往非常明显,而在SLE非常活动期患者中CRP也仅轻度升高(一般<60 mg/L)。然而,无论是否合并感染,SLE合并浆膜炎时,CRP可呈中度以上升高(平均76 mg/L)。因此CRP水平对于鉴别SLE的疾病活动有重要意义。大量文献提示CRP浓度可预测恶性肿瘤的预后。有研究表明术前CRP/白蛋白值≥0.025是胃癌患者行根治性切除术的预后指标。CRP/白蛋白值≥0.037同肝癌进展和肝脏储备功能下降密切相关,可作为肝癌预后的一项预测指标。术前CRP/白蛋白值≥0.0271与结肠癌患者术后预后不良相关,相较于改良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系统,CRP/白蛋白值对结肠癌患者术后生存期的预测效果可能更佳。CRP/白蛋白值>0.03是胰腺癌患者行切除术预后不良的一个指标。CRP浓度水平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值也可作为胰腺癌的预后指标。动脉硬化斑块主要成分是纤维帽和脂质,并有大量炎细胞浸润,刺激肝脏产生CRP,导致CRP持续轻度升高,故可用于预测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美国内科健康研究(PHS)显示:hs-CRP在动脉粥样硬化最高组别的患者将来疾病发作的危险性是正常组的2倍,发生心肌梗死的危险性是正常组3倍。急性心肌梗死时在心肌损伤及坏死区域出现严重严重反应,导致hs-CRP水平升高,在与梗死有关的冠状动脉完全堵塞时CRP更高。CRP大于10 mg/L比小于10 mg/L者危险性大得多,故CRP可作为缺血性中风预后的预报指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CRP,正常成人和儿童为0.068-8.2 mg/L;若为10-99 mg/L提示局灶性或浅表性感染;≥100 mg/L提示败血症或侵袭性感染,敏感性高达100%。CRP用于心血管疾病危险性评估标准:hs-CRP<1 mg/L为低度危险,1-3 mg/L为中度危险,3 mg/L以上为高度危险。研究表明,hs-CRP≥2.0 mg/L是中国人发生心血管疾病的有效预测因子。在临床常规检验中,CRP的检测范围一般为10-150mg/L,因缺乏较高的灵敏度已不足以预测正常范围内低程度炎症反应(如心血管事件)。于是,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检测项目应运而生,弥补了这一局限。需要注意的是,hs-CRP并不是一种新的CRP,它只是根据测定方法更敏感而命名的同一种被检测物质,在化学本质上与CRP没有区别。然而,虽然两者检测的是相同的物质,但hs-CRP的灵敏度更高,检测下限更低,使低浓度CRP(0.5-15mg/L)的测定更加准确。由于其代表了低程度炎症反应,更多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判断。1. 可用作心血管疾病危险的一个独立危险指标:hs-CRP<1.0mg/L,代表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低;hs-CRP>3.0mg/L,代表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高。
2. hs-CRP检测在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传统临床实验室检查结合使用时,可以作为冠心病或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复发性事件预后的一个独立指标。
3. 轻微的hs-CRP升高可用于预测动脉粥样硬化。
需要注意的是,hs-CRP作为一种新的有前途的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HD)辅助诊断的指标,其应用是有前提和条件的:首先只限于监测10mg/L以下低浓度CRP的微量变化,再结合临床和其它辅助检査指标才能对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HD)有临床意义;其次,hs-CRP的测定价值很重要的是不同时间段内二次测定结果的对比分析,看其是否在微量快速的增高还是维持原值。10mg/L以下单纯一次性的結果,因不了解病人原来的基础值,对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HD)辅助诊断价值是有限的。如果患者hs-CRP多次检测结果始终持高不下,且无法解释原因,则应考虑是否是近期发生的组织损伤、感染或炎症等非心血管病因所致。
总的来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在CRP的检测上,高敏的检测方法和常规的检测方法各有千秋。二者擅长的“作战范围”虽谈不上泾渭分明,但仍各有侧重。目前普遍形成的共识是:hs-CRP在10 mg/L以下时主要用于对心血管疾病的监测;而10 mg/L以上时往往是对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全程CRP,也叫全量程C反应蛋白,是继hs-CRP之后对CRP检测的进一步优化,检测范围涵盖了普通CRP和hs-CRP,增加了CRP的临床运用价值。